《礼记.玉藻》记载,周朝以正色为贵,杂色为卑,“青赤黄白黑”五色为尊,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齐国之君好紫色,以至于一国尽紫,孔孟称之为卑微的不正之色。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对色彩的观念有所改变,但是纯色为尊杂色为卑的概念还是沿袭周朝的服饰形制,没有根本的改变。制铁技术的发展和鼓励桑蚕技术,对丝绸的品质有较大的提升,再加上织绣工艺的发展,服饰材料也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渐繁多。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裙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外观区别在于下身是否有围绕的线条。这一时期的纺织和染色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服装上出现很多繁复华丽的图案。 
 
中原地区,为周与三晋所在,以西周以来质朴的曲裾交领式服装为主,这种衣服上衣下裳连属,衣长齐膝,曲领右衽,还有一种以以带钩、皮革带束腰的习俗,带钩材质有金、玉、铜、铁、骨、木、陶等等,形制繁简不一,做工精细的有错金雕镂嵌玉,款式极为讲究。
 
 
齐鲁地区位于黄河中国下游,女性偏好绾偏左高髻(高髻、双丫髻、后垂发三种)。长裙收腰曳地,窄长袖,与中原女性的深衣不同,文彩分为红黄黑褐条纹,上衣为窄长袖,交领右衽,多为淡青色,亦有黄色、红色;下衣为长裙,似与上衣连属,多饰红、黑直条纹,沿直条加施白点,有束红、白腰带者。
 

 
北方地区服饰同三晋类似,曲裾缠身多层,呈“燕尾”曳地,腰带用带钩和环配系,衣上花纹间填朱、黑色漆,有较宽的“纯”,既有齐衣晋带的特征,又具有北方格调,在赵武灵王改革之后,北方由裙子改为穿裤子,平民和军人大多不再穿裙,而改穿裤子。
 
西北秦地服饰,不华丽,厚实便用,衣式均为紧袖右衽束腰长袍,有黑色而领边及衣襟饰红点和黑红色的两种,衣长或齐膝,或垂至足面;鞋分黑色圆头履和方头履两种。衣服种类有单衣、夹衣、绵衣、分锦、绮、绢几种,大多为平纹织物。秦人服饰着重实用。常有三重,依次为汗衣、袍茧、长儒,右衽交领,衣领上雍颈,以应气候寒冽之变。其长襦也仅短至膝上,束腰带,利于行动便捷。
 
吴越地处东南隅,位于长江下游,服饰拙而有式,守成而内具机变。当地人长期保持着因地制宜的服饰风格。
 

 
楚国位于江汉地区,势力跨过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楚服素有轻丽之誉,材质以娟、罗为主,也有很多皮质衣物,如皮手套、皮鞋、麻鞋等,楚人衣服轻盈细巧、冠式巾帽奇丽、款样的纷繁华艳。
 
江淮之间小国林立,受南北大国影响,其服饰时尚亦跟随掺杂,不一而足。
 
总体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各地区间的服饰形制有交互影响、互有所取之处,但总有其固有的风格品位,沿袭周朝风格而又兼具地方特色。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