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漫崛起,古装剧引领的古风审美令汉服文化关注升温。网易游戏营销部门负责人李倩说,网易旗下国风端游《逆水寒》引发年轻群体中的宋文化热,联动北宋年代剧《清平乐》推出多款宋制汉服,尝试了“古装剧+游戏+汉服品牌”的联动。汉服风潮已然带来了正向效应。杭州若鸿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汉服设计总监胡梦捷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古装剧、国漫的服饰越来越考究了。

古装剧汉服用料,汉服古装剧自创

大家好今天的话题是“赵丽颖最好看的套汉服”,这些汉服都隐藏在她的古装剧中,可能有些人会说汉服跟古装是不样的。的确!这话没错,但是这说法并不是绝对的,我们知道知道汉服指的是明末清初之前汉族的服饰。所有说有时候汉服和古装指的又是同种服饰,接下里具体的我们就从几部赵丽颖主演的古装剧来看吧。

古装剧汉服用料,汉服古装剧自创

该文章提到,“2022年,59.3%的中国大众通过影视作品了解汉服”,排在所有了解汉服渠道的第位。诚然近几年有拍出几部形制基本正确,还原度水平较高的古装剧出来,但是大部分古装剧依然做不到形制基本正确的水平,因此与其说大部分人是通过影视作品了解汉服,不如说大部分人都是从古装剧启发的对汉服的认知,但是这种认知只是个引子,还会出现误导的问题。

古装剧汉服用料,汉服古装剧自创

2000年之后,国内的古装剧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具份可靠报告说明,现在穿汉服比较多的是年龄层在95后和2000年之后出生和成长的年轻人。这样就刚刚好符合整个事情的发展了。在她们出生和成长的年代,出现那么多的古装剧同时熏陶她们。直至今日互联网发达的年代,古装剧更加是不止出现的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等移动设备的出现,更是加快“汉服”文化的传播。

但是到现在,被广泛理解的古装意义已经变成了古装剧里的衣服,主要用于拍戏。这类衣服往往为了戏剧需要会经过各种艺术创造,没有固定的形制,全靠设计师为所欲为,只是表面上看上去有古代气息。所以这个意义中的古装并不是汉服,也不要尝试从古装剧里去看汉服。因为古装已经普遍被认为是古装剧里的衣服,所以最好不要把汉服说成古装,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中国古装剧是给喜欢给人物加件对襟长外套的(无任何根据),汉服圈称之为“大袖衫”或者“氅衣”(随便叫的)。秦汉古装剧自然也是如此,所以跟随古装剧的汉服曲裾自然而然也加上了。加了大袖衫的曲裾《大汉天子》于是有人质疑,好像没见过有啥曲裾相关的文物外头加大袖衫呀,能不能加?争吵许久以后,结论是那就不加了吧。

大部分受访网民通过古装剧、网络社交媒体的渠道接触汉服文化;其次汉服推广活动、新闻报道和相关兴趣社团也是中国大众接触汉服文化的渠道。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文化自信的回归推动传统文化产品流行,如古装剧,而古装剧引领的古风审美令汉服文化关注升温;此外,由于汉服是靠颜值冲击而流行的文化,因此抖音、微博、B站等视觉化社交媒体的兴起更能助力汉服推广。

中国影视行业从来不乏古装剧,除去演员演技、知名度这些影响收视的因素,剧中人物的服饰装扮也是观众选择是否追剧的重要原因之,试问谁能拒绝在闲暇时间里看部赏心悦目、装扮又符合史实的古装剧呢?而谈到古装剧中的服饰,我们又不得不提到汉服,如果你觉得汉服,顾名思义就是汉代的服饰,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小编在这里并不是完全否认这些古装剧对于带汉服浪潮的间接或者可能的作用,而是说,或许这种作用被大家人为夸大了,也侧面说明,某部古装剧大热,对汉服的带动作用还远远不够。而这也是本文想要阐明的个道理,即明明古装剧是个很好的带动产品销量的触发因素,但是在实现宣传与商品销量转化时,却局限在了汉服圈内部,对于“圈外人”的影响和渗透远远不够。

在戚永的工作室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汉服,其中套特别华丽的红袍吸引了记者的眼光,戚永向记者解释,“这款是明代的‘红色织金斗牛袍’,设计、做工、用料都是走的高端路线,件能卖到3000元左右,目前我卖的汉服主打高端,每款高端汉服都是我原创的设计,我喜欢古装剧《大明风华》,受其影响,有很多高端汉服都是以明代汉服样式设计出的,其中蓝罗盘金绣蟒袍、彩绣香色罗蟒袍袍这两款明代汉服都是目前主打的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