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服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是一件华美的衣裳,或是饱含文化传承?要推广汉服日常化,到底需要原汁原味,还是不断改良?

汉服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是一件华美的衣裳,或是饱含文化传承?要推广汉服日常化,到底需要原汁原味,还是不断改良?

None

雨樱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思齐汉服社的成员。原本喜爱街舞,因为偶然做汉服走秀模特,接触到了汉服。通过集体排练,她了解到衣服背后的趣闻典故,逐渐感受到汉服的魅力。

在一次交流生项目中,雨樱接待了16名澳洲留学生。英文不错、熟悉中国文化、会跳汉舞的雨樱意识到,留学生们对传统文化很好奇。于是,她教他们跳集体汉舞,还身着中国传统女服,教授中国传统行礼的方式。留学生们很感兴趣,特地向汉服工作室租了一批汉服,人人试穿。听说汉服价格不菲且购买不方便时,他们都觉得很遗憾。

比起普通服饰,汉服动辄四五百元的售价,并不便宜。20岁的思齐汉服社成员李金晶,靠兼职、实习等收入,买了五六十件(汉服细分的形制比较多,一套经常有好几件)。

None

李金晶最早接触汉服,是在贴吧里,她只是单纯觉得很好看,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不了解。后来,她渐渐意识到,汉服之所以有单独分类,是因为承载了厚重文化,联结了各朝各代的典型文化符号。

家人不排斥她穿汉服,甚至会主动向别人解释,这不是古装,而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但在一些比较重要、严肃的场合,他们觉得我穿汉服太受瞩目,不太恰当。”李金晶买的汉服,日常大多可以穿,利用率较高,特别是春夏时节,一周可能有四五天会穿汉服出门。

她曾在大众点评实习过半年。本以为实习要穿得“很正经”,但没想到气氛特别轻松。部门同事知道她喜欢汉服,还一个劲撺掇她穿去上班。“看到我穿汉服,身边人都很和善,几乎没人特别排斥,也没人觉得我是异类。”

None

推广汉服本身就有矛盾——希望大众都接受,就要结合现代潮流,做出一定改良;但是改了之后,又可能影响历史的原汁原味。

李金晶认为,汉服有常服和礼服之分。平常上课穿晚礼服,会被认为是哗众取宠。所以她平时穿汉服,都是建立在衣着方便、不影响生活的前提下。“飘飘欲仙的拖地长裙、繁复的发型首饰、夸张的妆容,这些都不是日常的选择。”她欣慰的是,自己影响了不少身边人,让他们觉得汉服并不高高在上,和平常的衣服没什么两样。

用日常穿着的方式推广汉服,雨樱不太认同。“一来,总归不太方便;二来,在中秋、七夕、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换上精致的汉服出门,才是推广汉服和传统文化更快捷正确的路径。”

None

思齐汉服社另一个骨干成员文言,觉得汉服还有更多可能性。这个从小喜欢诗词歌赋的95后女生,大一时就创办了汉潮工作室。“汉是传统,潮是潮流,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才能更好发展。”在南翔老街,汉潮每月举办汉服街头艺术;很多学校的毕业礼、

最令文言欣慰的是,汉潮曾为嘉定留云中学办14岁成人礼。学生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没有本地户口,不能在上海读高中。初中毕业后,他们只能无奈回老家。14岁的孩子,人生本来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可能,但是这些孩子的未来几乎可以预见。那场成人礼结束后,校长和老师们抹着眼泪告诉文言:“真好,以后每年都要做。”

文言明白,成人礼和汉服像一剂催化剂,带给孩子们庄重的仪式感。“汉服应该发挥对社会有利的作用,而不只是一首歌、一支舞、一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