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文物,看汉服衣裳之上刺绣出的千古惊叹
《左传》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汉族的传统服饰被称之为汉服,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很长的寿命,虽然在清朝时期,因为剃发易服的政策消失了一段时间,但它的生命力仍是极其顽强,它的一些元素开始体现在清朝的传统服饰之上。汉族的服饰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炎黄时期所具备的衣裳概念,影响了之后几千年的服装理念,可以说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衣冠制度都是以此为蓝本制造的。汉朝时期汉服的影响力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候以华夏子民为主体的汉朝人被称之为汉族,汉服的名称也由此而来。汉服其实就是对这一时期华夏民族所穿着的服饰的统称,虽然经过了不同的朝代和时间的变迁,原本的汉服已经发生了一些惊人的改变,但它的一些本质特征还是被保存了下来,比如说汉服的袖笼和交领,它们都是一直保留下来的特色。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考古学家从许多的出土文物之中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汉服的知识,那些精美的汉服跨越了时间的界限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汉朝的汉服样式:襦裙通儒
《春秋左传正义》疏:“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
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则民志定、天下治矣;
汉朝的汉服样式较多,根据它的形式来看的话,汉朝的这种样式上衣下裳的特点便是儒家的“规矩之说”。根据《浅谈“汉服运动”》一文可知:“根据出土的考古资料显示来看,汉服的样式较多,但从它的主要形制上来看,主要有“深衣”制、”襦裙”制、 “上衣下裳”制等。其中,“上衣下裳”制中的“冕服”是帝王百官最正式、隆重的礼服;袍服则是百官及士人的常服,而最受妇女喜爱的服饰则是”襦裙”。普通劳动人民多是”上衣下裳”制,即上身穿短衣,下身穿长裤。”在汉朝时期,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不同的人穿着是有很大不同的。其中有一种叫做身深衣的服饰是男女都可穿的样式,这种服饰源于古礼,较深的颜色显示出来的是人们高雅端庄的气质,除此之外,通过现在的一些影视剧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出汉朝时期的衣服大多都是使用较深的色彩进行制作的。汉朝时期的衣服对于美观度并不格外讲究,这个时期的服饰设计更多的注重是否符合封建理解以及民众风俗,所以汉朝时期的服装大多数包含的是人们对于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对于那个时期的人们来说,思想方面的追求远大于美观性的需求,并且当时深色的衣物按照一些细节的不同也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款式。

根据《浅谈“汉服运动”》一文可知:“曲裾是汉服深衣制当中的一-种,曲裾深衣将后片的衣襟接长并形成三角,缠绕经过背后再绕至前端,然后在腰间用布袋系上,即所谓的“续衽钩边”。续衽的长度并不是很统一,有的只需绕半圈,有的则需要层层缠绕,……总之,一个模式之下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感觉的曲裾款式来。”衣服的样式并没有明确的严格限制,在不同的制衣人手中可能会出现千变万化的样式,某一个细节或某一个想法的不同,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件全新的衣物。曲裾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汉朝时期人们还没有发明裤裆,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就会多加几层衣服,而衣物的层次变多之后就会显得更加隆重且合乎礼节。对于汉代那种儒家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社会环境来说,这种类型的衣服是非常受欢迎的,根据某些考古人员对于文物的研究可以发现,这种样式的深衣确实在汉代比较流行,直到后来襦裙产生之后它才逐渐被取代。

除了这种样式之外,深衣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样式应该就是直裾了,这种样式是由前一种演变而来的。直裾的衣襟经常出现在身侧或者是侧后方,在直裾出现之后曲裾基本上就被取代了,主要是因为相比起前一种来说,直裾穿着更为方便省事。但是在正式场合的时候人们还是会穿曲裾这种样式的深衣,主要是因为汉朝时期人们并没有发明那种有裆的裤子,所以如果不用一层又一层的衣服遮住的话,裤子就会漏在外边显得特别的不雅,而直裾的轻便省事在这里就变成了不恭敬,所以正式场合之下人们才会选择穿着曲裾样式的衣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氛围非常特殊,在那个时期的风流名士们崇尚的是超脱自然、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这时儒家文化渐显松化思想文化的影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的穿着一般都是大袖衫,上到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他们都以穿宽大衣袖为时尚,相比汉朝的袍子来说,这种大袖衫在袖子部位更加放松完全不受到任何拘束,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衣服的样式依旧是各个阶层男子的最爱。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服饰则在继承秦汉服饰的基本结构上发生了相应的改进,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特别多,所以当时的女子服饰吸收了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服饰进行了改进。根据《谈我对汉服发展史的了解》一文可知魏晋时期妇女的服饰:“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腰用帛带系扎,款式多为上俭下丰,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在这样的穿衣效果之上,妇女们还会配上比较华丽的首饰,这样营造出来的奢靡之风符合魏纪时期的社会风尚。
 
隋唐时期皇帝的冕服形成了既定的款式,他们把日月星辰的元素放在了衣服上面,这样的设置充分的体现出了皇帝作为天子的尊贵地位,并且这样的样式还成为了后世皇帝冕服的基本款式。隋唐时期的文物中出现了很多的陶俑,这些陶俑的服饰就代表了隋唐时期流行服饰,除了这些陶俑之外,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之上所展示出来的妇女服饰也体现了隋唐时期的服饰特色。这些服装的样式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思想价值观念有很深的联系,根据《谈我对汉服发展史的了解》一文可知:“根据出土的隋俑来看,隋朝服饰多小袖高腰长裙,裙系到胸部以上。发式上平而较阔,如戴帽子,或作三饼平云重叠、额部鬓发剃齐,承北周以来“开额”旧制,洛阳出土隋俑和敦煌壁画所见大体如此。如敦煌莫高窟390窟隋妇女进香图,贵妇著大袖衣,外披帔风或小袖衣,这种衣式早见于敦煌北魏以来佛传故事画中男子衣著,但那是内衣小袖而外衣大袖。衣袖大小正与隋代贵妇服装相反。隋贵妇所披小袖外衣多翻领式。侍从婢女及乐伎则穿小袖衫、高腰长裙,腰带下垂,肩披帔帛。头梳双髻。”隋朝时期的汉服样式已经非常繁多而又新奇了,但相对于唐朝来说还是略有不足之处。唐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的一个阶段,唐朝所开创的盛世给服饰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绝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唐朝时期的纺织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唐朝的服饰也在吸收一些外来的文化以及色彩方面的知识,受到这些外来服饰文化影响,唐朝的服饰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除了样式的多样以外,唐朝的服饰的材质也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各种款式、各种颜色以及各种材质的衣物层出不穷。唐朝男子的服饰在汉朝服装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的款式,同时唐朝出现了一种包裹头巾热的风尚,这是与前朝有很大不同之处的一点。相比起男子服饰并不算惊艳的改变来说,唐朝的女子服饰才是最令人惊艳的存在,唐朝的女子服饰不仅仅让当时的人们感到惊叹,即使是现在的人也为它们的大胆和开放拍案叫绝。唐朝女子的服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存在,这个时期的开放风气在女子服饰这一点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向汉服制作之中增添新的元素,而儒家思想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信仰和审美观,在不同的时代里,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汉服体现出了不同的特色和时代特征,虽然汉服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款式,但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它一直是在往轻便而美观的方向发展,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汉服,其实是经过现代服装元素改进之后所创造出来的产品。那些真正的存在于中国古代的汉服,也只能通过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文物才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传统汉服的儒化唯美,即使是在镌刻在并不形象的墙壁书画之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古代汉服的那种无以比拟的美感,这就是汉服的魅力所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