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中学生巧手缝汉服

摘要:“上衣有前后中缝,代表做人要正直。”叶敏今年25岁,很难将90后一贯的标签与他联系在一起。身着一身汉服,他能讲出很多有关汉服的常识。在同样爱好汉服的朋友圈里,他是一位“玩得酷靠得住”的组织者。

“始于衣冠,博于达远。没有传统汉文化作为灵魂,汉服也只能是一件衣服,我们复兴汉服,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知道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能想象到这句话出自90后之口吗?在佛山,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因为志同道合而聚集到一起,致力于推广汉服。他们的多数成员都是90后,平均年龄17岁。凭着那份执着的喜爱,对于缝制汉服这种耗时耗力的手艺活,他们也乐此不疲,这其中还不乏15、6岁的中学生。

组织者:因爱和认同创建交流圈

“上衣有前后中缝,代表做人要正直。”叶敏今年25岁,很难将90后一贯的标签与他联系在一起。身着一身汉服,他能讲出很多有关汉服的常识。在同样爱好汉服的朋友圈里,他是一位“玩得酷靠得住”的组织者。除了正常的工作,如今的叶敏也是佛山汉服文化交流QQ群的一名负责人。对汉服,叶敏不是只为了玩玩,在他的内心里,有一个比较长远的规划,他希望能在条件具备的时候,注册成立属于佛山人自己的汉服协会。在这样一个稍微复古就会被误解为“穿越”的环境里,他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借助正式的社会组织让更多人了解汉服,并正常化的接受汉服。而这也是目前佛山很多汉服爱好者的心愿。在采访中,他们普遍表达了这样一个心声:这(汉服)才是自己的服装。

佛山汉服文化交流群正式筹备起来是在2014年,这样一个存于虚拟网络的兴趣团队在一年里,吸引了500多位汉服爱好者。在此之前,其实佛山也有汉服文化交流圈,叶敏就是其中一员。后因交流圈的负责人远嫁国外,使得这个原本就没有固定存在形式的交流圈成了摆设。没有过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因为简单的爱和认同,他决定把大家在网络上重新聚集起来。现今的交流圈里,除了占到多数的90后,还有一些妈妈级的汉服爱好者也不约而同地加入谈论,年龄较大的超过40岁。

“骨灰级”爱好者:与儿子齐上阵推广汉服

3月15日,佛山中山公园,一群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成了公园里最引人瞩目的游园者。她们在公园里击鼓传花、弹古筝、投壶(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让市民饱览唯美民族服饰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平日里只能在电视剧中才能见到的生活场景。

李晓凤无疑是当天最引人注意的人。一身粉红色的齐胸襦裙配着一双浅蓝色的绣花鞋,再加上一对柳叶状的吊坠和简单大方的头饰,穿梭在人群之间,尽显端庄仪态。紧跟着李晓凤的是她三岁半的儿子,虽然年纪小,同样是一位汉服迷。跟着妈妈一起出来游园的他,也身着一身汉服,宛如一位古代学童。

李晓凤是湖南人,在佛山生活了10多年,算是一位“骨灰级”的汉服迷。她不仅喜欢汉服,而且能够自己裁剪制作汉服。李晓凤拥有一个传统文化很浓的家庭环境,自己喜好古筝,会弹奏,而她的两个妹妹,一个是学习国画的,另一个则是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国学在整个家庭中能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中坚力量:家人反对无碍钟情于此

“在一些节日里,自然地穿着

初点就读中文专业,对服装有自己的见解。他觉得现在的服装缺少明显的中国元素,无法体现和代表中国文化的特点。“汉服如此美丽,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穿上街呢?”初点一直有这样的疑问。

欢喵是一位很活泼的高二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她喜欢汉服的那股子执着劲,却不亚于任何人。与叶敏一样,她熟悉关于汉服的各类常识。从喜欢汉服到接触汉服,再到领会其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到最后拥有自己的汉服,欢喵用“洗涤心灵”来总结汉服对一个人的影响。

欢喵也是裁制汉服的好手,虽说家人不是很支持她,但她却乐此不疲。“我可以用自己的钱去做这些事情。”欢喵告诉记者,汉服的制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做一件三绕长曲,用缝纫机的话至少得3个小时;纯手工的话,即便是每天缝,也得一周左右。因为不会使用缝纫机,欢喵必须靠手缝,她习惯将其称作“爪缝”。虽然会做汉服,但16岁的欢喵显然对自己现在的手艺很不满意,她坦言,“我爪缝的不好。”

“也许不一定做得尽善尽美,但只要有人去传承,汉服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毕竟它才是我们自己的。”3月15日,一位在中山公园散步的老教师,在一旁观看时这样评价。

远道而来

小伙赞:佛山汉服氛围赛上海

3月15日,记者在佛山岭南天地遇见了从上海远道而来的柳吔。他接触汉服的时间并不长,早前身边的朋友向他推荐汉服时,他甚至感到很反感,觉得那就是一种哗众取宠的“cosplay”。但接触了之后,他才发现汉服背后所蕴藏的传统文化,于是渐渐地爱上了汉服推广。

柳吔介绍说,自己在上海参加过汉服文化交流圈,但一直觉得还不够活跃。机缘巧合之下,经朋友介绍,他加入到了佛山的汉服文化交流圈。得知3月15日当天,一些汉服爱好者会组织游园活动,他特意从上海赶过来参加。

不过,对于汉服被认同的事情,柳吔有自己的烦恼。“虽然身边很多人热衷于汉服推广,但不接受的人依旧占大多数,这其中包括自己的父母。在他们看来,一群孩子做这些事,大有‘不务正业’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