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

None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漫长时间里,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

经历几千年的传承演变,无不秀美华丽,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飞速流失,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汉服,也逐渐被许多国人遗忘,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东方美学体系,长期以来在国际上都是得到了很高的认可,但弘扬传统文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期待未来,这些惊艳了千年的中国元素仍然可以熠熠生辉。汉服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服装。其以“交领右衽”、“褒衣宽袖”、“系带隐扣”等独特服饰结构而闻名,带着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格。大家都知道汉服衣冠华美,但是否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呢?下面记录的是从秦汉时期到民国时期汉服的风格变化图。

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魏晋·公元220年至420年 女文青的感觉有没有?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

南北朝《琅琊榜》中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该时代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至589年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

唐朝中前期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

唐朝中晚期

宋朝·公元960年至1279年

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

None

明 朝

明 朝

到了明朝,汉民族服饰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周边国家。看看15至16世纪同时期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服饰就知道了。

清朝·1644年至1911年

清 朝

民 国

民 国

如今,姑娘们可以选择的服饰大为增加,但唐装汉服,却一直在服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古典服饰,她不美艳,不裸露,但在古代,中国服饰就是世界名牌,那时的Made In China,更是做工精美、技艺考究、品质上乘的代名词。所以,一个外国姑娘愿意研究并画出这些古装就不足为奇了。而对于更多的网络热播剧而言,只有穿的美,穿的得体,才能从细节上为观众所接受。也能让古典的美,为世界所接受。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源自黄帝制冕服 。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

交领

汉服中的“交领”是指左侧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自然形成领口的交叉。交领的两直线相交于衣中线左右,成对称,显示出中正气韵,代表着做人要不偏不倚。

汉服中一以贯之的“交领”传统与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密不可分。同时“交领”又神似《易经》中所讲的“爻”,体现出阴阳交融,和谐统一之美。

右祍

汉服中的“右祍”指的是衣襟在胸前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呈现出“y”字型。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祍,反之称左祍。

汉服在历代款式变革中一直保持着“右祍”传统,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思想密不可分。

褒衣

汉服中的“褒衣”是指汉服衣襟十分宽松。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对比,汉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优异性。当西方人还在用胸甲和裙撑舒服女性身体时,宽大的汉服体现出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

汉服中“褒衣”的传统显示出了汉民族心胸宽广,包容一切的泱泱之风。

广袖

汉服中的“广袖”是指汉服袖型的一个显著特点“袖宽且长,圆袂收祛”。

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广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度。汉服衣袖的标准是“圆袂收祛”,流畅的线条代表着顺遂如意,圆润和谐。

系带

汉服中的“系带”指的是汉服系在腰间的大带和长带。汉服所有的衣带都是用制作汉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汉服的衣带有两对,左侧腋下的一根衣带与右衣襟的衣带是一对打结相系。同理,右侧的腋下的衣带与左衣襟的衣带打结相系。汉服的系带不仅有实用性、装饰性,还有很强的象征意义。系带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利”与“荣耀”的象征。

隐扣

汉服中的“隐扣”实际上分为“有扣”和“无扣”两种。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直接使用衣带来束缚衣襟。汉服中即使有使用扣子的情况,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是露在外面,称为“隐扣”。汉服的“隐扣”传统和中华民族的“温良恭敬,含蓄内敛”的传统文化精神一脉相承。

纹章

汉服中的“纹章”是指汉服上按照特定规则构成的彩色标志。代表有日月星辰、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等十二种固定的文饰。

汉服文化中的“纹章”充分体现了周礼“以纹为贵”为代表的汉文化信仰和习俗,另与汉人意识中的天地形象、阴阳八卦等各类文化符号密切相连。

布料

汉服布料主要有锦、绢、绫、罗、帛、布、棉、麻、纱等。汉服中,不同品类象征着不同的身份和用途。汉服不同布料的使用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天、隆祖、明礼、尚义等礼节相关。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教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还通过儒教和中华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汉服文化是在汉民族通过儒教《十三经》、大唐《开元礼》和正史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从三皇五帝到明代这一段历史时期,汉服文化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