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容,非授权禁止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华夏人民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就是汉服。它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基本特点交领、右衽、系带基本形制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

女装的层次树

第一层为贴身亲汗层。亲身贴服。(类似现代服饰中的T恤、衬衫、打底衫)具备打底功用,大致适应时节为夏季。该层的特点是,历代形制基本不做变化,但是其下款式多达70多款,搭配组合能出现至少350款以上的不同状态。是最为“日常”的一层。

第三层为外着层,具备一定保暖功效,(类似现代服饰中的马甲、棉马甲、运动外套)大致适应时节为春秋或更冷时节。该层,是历代变化最快的一层(更迭速度基本可以说以朝代计算)。该层的变化直接决定了衣物风格的变化,每个形制下的款式则相对较少。

第二层为保暖层,具备很高的保暖能力,(类似现代服饰中秋衣秋裤、里衣里裤、保暖内衣)大致适应时节为冬季或春秋。该层,基本是第一层衣物的厚版,但是基于保暖,均为整袖。

变化层,为历代偶然性突发出现,又突发消失的,改层中衣物的层次可随意调节,但均属于日常衣物」因此不可超越到第三层外。(補裆、贴里)

第四层,为正装层,该层衣物,均能担任现代礼服用途,(类似现代服饰中西服外套、晚礼服)。该层衣物,均有比较严格的制作要求,现代生活并不推荐用作“日常”,一般出席红毯,推荐到本层即可。

第五层及以上,为盛装层,该层衣物,是女子衣物中等级最高款。制作要求极度严苛。

女装的穿衣原则

1、穿衣,需要从第一层起,逐渐增加。

2、可采用跳跃法穿衣,如跳过第二层的襦、袄,直接用第一层的衫子,配第三层的衣物(半袖、背子等)

或者,跳过第一层的衫子,直接从第二层的袄子、襦穿起。

3、不可倒穿衣物,比如用第五层衣物给第四层衣物打底。

4、袄子与衫子具备互通性,因为单层为衫,厚层为袄,因此能出现如下搭配:(1)衫子——衫子——第三层衣物

(2)衫子——袄子——第三层衣物

(3)袄子——衫子——第三层衣物

(4)袄子——袄子——第三层衣物

5、变化层,不可超越到第三层衣物之外。只能在其内变化。当三层衣物全部穿上,加上变化层是,身上衣物可出现四层。

6、衣物可同一层次「原地跳跃」式重复穿着,如,裙外穿裙、袄外穿袄、襦外穿襦、衫外穿衫。

7、衣物可同一层次“同一层跳跃”式重复穿着,此时同一层次下的衣物穿搭顺序,不做要求。如:(1)衫子一袄子(第二层衣物)一襦(第二层衣物)一第三层衣物

(2)衫子—襦(第二层衣物)一袄子(第二层衣物)一第三层衣物

接下来说说各个朝代的服饰特点:

先秦式

长襦:马山墓主贴身穿着一种身长及膝的分裁夹衣。

身长约101,长约及膝,故曰「长襦」,领宽度适中。

袖口19最窄,分裁,直裙式。

汗襦:汗襦,衫子未出现前的贴身衣物,受汗渍,单层,异名有单襦、䄡襦。衫子出现后,和衫子并列了一段时期。

在当时的外套称之为「衣」是一种具体的形制,单层叫「禪衣」,双层叫「祫衣」,填充丝绵叫「複衣」。

衣的特征都是分裁制,直裾,长到地面或拖地均有,穿于襦之外。先秦的记载中几乎没有这个字眼的出现,但是在上村岭號国墓M2009仲墓(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便有合裆裤的实物出土。长襦(直裾)长襦为长度超过膝盖的襦,辛追夫人尸体贴身穿着,对应汉代文献汗襦。东汉刘熙《释名》: 「袍,丈夫着下至附者也。」在西汉袍为男子服饰,东汉以后才男女均服,故此衣物不宜称为袍。单层为禅衣,夹层为夹衣,填充丝棉的为复衣。曲领襦外层襦的通袖较短,约140cm。重叠穿着能具备保暖功效,又同时丰富层次感。汉晋式裙襦襦,分裁接襴,长不过膝,过膝称呼为长襦。现今被误称为「晋襦」,认为只有少数民族南下时代才有文物证据,但实际从先秦时期就有陶俑佐证,东汉时期也有壁画和衣物出土。南北朝之后,随着袄的进入逐渐退出服装舞台。因为具有外套性质,因此适合采用大量的花纹、颜色装饰。裙襦(外出)魏晋式间裙汉晋式半袖裙襦晋式蔽膝襦可同时与袴、裙两者组合,如在劳作中,我们多能发现下身只穿着袴子,或不穿,或外搭以中长裙、短裙的形象。《通典·乐志》:「舞四人,碧轻纱衣,裙襦大袖」羽袖是初唐独有的,男女不限褶衣搭配裙子确实有「裙褶一具」的记载,但是仅在高昌国的汉人女子衣物疏中出现,多数时候褶衣还还是搭配裤子。裲裆本为内穿,后外出穿着。唐代宗时,归崇敬以百官朔望朝服袴褶非古,上疏请停罢。魏晋南北朝式 女子穿搭层次树衫至唐外出,通裁,多数开衩。初唐时紧窄单层为衫,双层为袄。衫/袄(直领)背子:圆领/直领大襟对穿,为第三层衣物齐胸、齐腰为穿着方式,非形制。从着衣俑可知,这一时代的裙子外,往往还会有单独制作的腰带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宫人披袄子》:「盖袍之遗象也。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多以五色绣罗为之,或以锦为之,始有其名。炀帝宫中有云鹤金银泥被袄子,则天以赭黄罗上银泥袄子以燕居。」相比初唐,袖子更宽大長衫襖(圆领)背子分无袖、短袖,北宋晚期的袖长、衣长变长,演变为宋制长背交窬裙(收省)这种裙衬裙的穿法,可以在间色裙外衬长裙或短裙。目前披衫/披袄还没有实物出土,仅有壁画、绢画及文献支持。襜,指围在下身腰际前后的布幅,有长方形、梯形乃至花瓣型。三幅者为「三襜」,二幅者为「二襜」。襜裳男女均服,司马光云:「妇人不服宽袴、襜,制旋裙。」可知在旋裙之前,妇女主要是宽袴与襜的搭配。本以三襜为主,后多用二襜,至明初已指用二幅布者为三襜。唐式冬装唐氏 女子穿搭层次树袴,开裆裤,套穿在襌之外,为御寒作用的第二层衣物。初唐的汗衫袄子相对来说要紧窄袄子通裁,分合胯、缺胯、后开等几种与后世宋明男女所用袄子有传承关系。䙆袍(缺胯袍),无接襴,开衩襴袍,接襴,不开衩,襴袍的正式性较缺胯袍高。盛唐的汗衫袄子颇为宽松。半臂为男子服饰,无袖或短袖,有腰襴,穿在圆领袍之下为衬。领型袖型变化,多有不同。放量与袖型与南宋迥异。通袖长约莫126-140cm。可见此通袖长度之衫袄,并非特例。北宋时期的背心放量颇大文物通袖以短袖类居多。从壁画中可见背心可以搭配齐胸裙穿着,也可搭配齐腰裙。北宋至南宋的袖型变化南宋时期的背心放量很小,文物通袖以无袖类居多,亦存在前后长度不一样的情况!宋代女子加于抹胸之外的一种内衣,不长,仅够围合腰围,一般会有较宽的腰带,主要用作保暖,报告中也经常称为「抹胸」、「围兜」。袖型延续北宋习惯,分窄袖与宽袖。出土长衫袄亦多为对襟,同样分宽袖与窄袖两类,文物中有在领前缀加长带的。宋.曾三异《同话录》曰:「近岁衣制有一种如旋袄,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以最厚之帛为之,仍用夹里,或其中用绵者,以紫皂缘之,名日貉袖。」宋代女子出土的衣物的领型,目前仅见直领对襟一种。然而在图像资料中,可以看见皇后身着翟衣,两旁的女官则穿着圆领袍。唐、明都有圆领女袍,宋也有圆领女袍的存在。疑与当时流行有关,腋下垂带的女子褙子文物見於元代。褙子,穿于衫袄之外,长度到脚踝附近,为第三层衣物,类似今日风衣。《朱子语类》:苍梧杂志载「背子」,近年方有,旧时无之。只汗衫袄子上便着公服。女人无背,只是大衣。命妇只有横帔、直帔之异尔。炎热时候,可以选择单穿长襌,或者内穿犊鼻襌外穿单袴。穿着时开口在后,于后身交叠。商家认为是宋裤外层需搭配裤子穿着,两宋均有。裙子平铺两端有两个光面中间打满褶子,为一片式。褶子宽度自由,文物有褶宽约1公分的,也有褶宽4公分的。裙子平铺两端有两个光面中间打满褶子,为一片式裙头长度约等同于腰围,穿于裆裤之外,或可搭配短裙穿着,裙仅合围,走路时裙褶随风摇摆(《高淳花山宋墓出土丝绸服饰的初步认识》)窄摆的两片裙,通过拼接和省道,一起削减臀腰差,上身形如直筒,更显人笔直修长,贴近现代一步裙。两片裙的不同风格裙子由四个长方形裁片拼接而成,裙身打了三个工字褶,并于褶子上端缝合。(根据壁画,应有褶子不缝合的作法。)透过打褶与缝合形成上窄下宽的效果。此裙唐代至宋代壁画石雕均有呈现,而轮廓各异,唐代剪裁方式或与宋代不同。宋式 女子基本穿搭层次一版(注:本版适合作为夏季用)宋式 女子基本穿搭层次二版(注:本版适合作为冬季用)宋式 女子穿搭层次树宋代出土男子衫袄,已知有直领对襟、直领大襟两种。其中直领对襟短衫袄,搭配抱腹穿着。赵伯澐身高165cm,也有衣长达142cm的直领大襟长衫出土。男子百迭裙与长衫袄(从出土文物看,亦有短衫袄配裙子的可能)男子褙子为便服,穿衫袄外的第三层衣物,可于非正式场合穿着。或可做为中单,衬于朝服之下。氅衣,又称鹤氅。宋代画像中常见男子氅衣,出土文物仅有金代阎德源墓一件。氅衣下接横襴、两侧后中收工字褶(或称合抱褶)多见广袖式。女子氅衣则见于图画之中,无文物出土。可以分成左右开衩与后开两种。左右开衩的䙆袍从唐代缺胯袍继承发展而来,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实物出土,但是绘画与陶俑中,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引自黄能福《中华服饰七千年》深衣在先今祭祀时运用《宋史·舆服志》记载:「襴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襴为裳,腰间有襞积,进士、国子生、州县生服之」。明洪武二十四年改为玉色,洪熙年间改为蓝色。《阅世编》记载明代后期:「其举人、贡、监、生员则俱服黑镶蓝袍,其后举人、贡服黑花缎袍,监生服邓绢袍,皆不镶,惟生员照旧式。」衫袄不过膝盖,过膝盖为长衫长柄为第一、二层衣物外可配比甲、披袄、披风等第三层衣物。披风直领对襟,通裁开衩,由宋代褙子发展而来,为第三层衣物。男装搭配道袍等便服穿着,女装披风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建议搭配直领或竖领长袄。女装披风是便服,入清以后才礼服化。比甲,或称背心,可为圆领、方领、直领,对襟,无袖或短袖,衣身两侧开衩。——高丹丹、王亚蓉 浅谈明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妆金团凤纹补鞠衣”《南方文物》「大衫霞帔」为明代贵族女性的礼服。如皇后冠服:大衫用黄色,炉丝纱罗随用。霞帔深青为质,织金云霞龙文,或绣,或铺翠,圈金饰以珠,紵丝纱罗随。皇妃与亲王妃冠服:大衫霞帔,衫用红色,霞岐深青为质,织金云霞凤文。郡王妃冠服:大衫霞帔,衫用大红,霞帽以深青为质,金绣云霞翟文。中后期皇后吉服马面裙为两片裙身裙头共腰的结构,一般认为源自宋代两片裙,在明初的文物可以看到发展痕迹。百褶马面裙原则上长衣配长外套,短衣配短外套。明式 女子穿搭层次树坚领大襟短衫:坚领对襟短衫男子裙装直身有外襬,直䄌一般认为通裁开衩,无襬。道服有缘边,结构如道袍。直领,右祍,领口缀白色护领,短袖或无袖,衣身两侧开衩,接有双襬。衬于圆领袍、直身之下,或可单穿于道袍外。罩甲的基本款式为对襟、无袖或短袖,衣身两侧及后部开裾,因此非常便于骑马和行动。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罩甲款式也有所发展,除缀有甲片的戎装罩甲外,还有纯用织物制作的外套式罩甲。(引自撷芳主人《大明衣冠图志》)曳撤前分裁,后通裁。可能同时有内襬和外襬。洪武二十六年定,公侯附马伯、即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二品、仙鹤锦鸡,三品四品孔雀、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八品九品黄鹂、鹌鹑、练鹊,风宪官、用獬鹰。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黑,六品七品、彪:八品九品犀牛、海马。(摘自《大明会典》)男子基本穿搭层次淘宝上搜索汉服,已经贴心地帮我们做好了分类:就像《诗经》里走出来的文人雅士大裙摆也很适合拍照所以宋制汉服给人感觉内敛又温柔看上去舒展大气汉服小科普:魏晋风≠晋制汉服,萌新千万不要搞错了

  • 明制披风裁剪图
  • 汉服基本形制宣传C
  • 男生该怎么挑选汉服?(帅气的汉服男装分享)
  • 中国古代女性最高礼仪的盛饰——凤冠
  • 汉服形制式样一览标准表格.docx
  • 汉服形制式样一览表.doc
  • 汉服形制大科普(男女都有)
  • 最全汉服汇总,图文详解(女装篇)
  • 汉服形制大科普(男女都有) ,值得收藏!
  • 真正的“唐装”是唐朝汉服形制,亦美亦帅!
  • 汉服之美,华夏之粹
  • 明制汉服的穿法,女装明制汉服不完全穿搭指南
  • 那些男女同款的汉服形制,知道了这些再也不怕男装汉服少啦!
  • 汉服圆领袍形制图
  • 南北朝汉服名称
  • 中国传统服饰汉服小知识,看看这些汉服美图感受超美汉服
  • 想穿汉服的男士,3分钟让你找到自己喜欢的款式
  • 【汉服形制】——开元气象与唐制汉服
  • 汉服介绍_图文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