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系列所有形制的信息选择皆会根据史料研究结果和市场流行趋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取舍,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请读者理解。

在汉服运动刚刚兴起的十多年前,比较流行的汉服便服款式是短褐。时至今日,汉服已经进入了向考究和时尚的转变,大家考虑的都是什么样的形制考究、怎么穿好看,如何把这两者同时实现。作为可以日常穿着的便装,短褐显然早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相比之下,直裰、贴里、圆领袍等形制便更有优势。这篇形制科普便从明制男子便服——直裰(duō),开始讲起。

直裰袖子窄,衣长较短等特征摆脱了宽袖大袍的繁复之感,更加利索干练,穿着的时候行动方便,非常适合现代日常生活。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朋友都可以在出行和自由职业等非正式场合搭配相应的传统配饰,如参考古画中的小帽[1]、革带、丝绦等,如果希望更体面些也可以选择琵琶袖款式并适当延长衣长。喜欢时尚风格的也可以选择合适的面料,并搭配时装配件作为日常便服穿着。直裰用色不受局限,但毕竟不是正装,不建议使用过于华丽的图案纹样。根据气候和温度等情况,冬季也可以作为风衣穿着。

图1、2:直裰日常穿搭。来源微博:@向復-D-avid,@明裔汉服设计院

【结构与历史】

直裰,又作“直掇”。交领右衽,领子可缝护领[2]。上下通裁。一般为窄袖,也可作直袖或琵琶袖,衣长过膝,衣长及袖宽各随穿着者需要而定。衣身自腰部以下开衩,内无接摆[3]。

图3:袖型示意。来源网络

图4:明制直裰。绘图:撷芳主人

“直裰”一词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不同时代所指的服饰并不相同。两宋时期的直裰也称为“直身”,其大袖,衣身无开衩,周身衣缘处皆有黑色缘边,为僧道和文人穿着。

图5:元《苏东坡像》苏轼身穿宋式直裰和东坡巾

明代中期文献记载了在非正式场合将“直裰”称作“道袍”的现象,可以看出服饰的变化趋势。明代“直裰”通常指百姓、仆役及僧道等所穿着的交领长衣。穿着直裰时腰间可系丝绦或带,直裰之下穿衬裙,称为“衤旋(xuán)子”,内穿内衣,配小帽、鞋靴等。如《金瓶梅》第三十四回:“(书童)头带瓦楞帽儿,撇着金头莲瓣簪子,身上穿着苏州绢直掇,玉色纱衤旋儿,凉鞋净袜。”

图6:明《王琼事迹图》役卒身穿直裰和小帽

图7:明肖像轴中士人身着直裰和大带。来源网络

【附:内搭】

以下款式为传统明制男装通用内搭,也可以作为私人场合的单独穿着。视场合、天气等情况可以进行灵活的搭配和面料选择。

交领短衣:交领右衽,两侧开衩。小袖,衣长及臀。

褂子:直领对襟,两侧开衩。小袖、短袖或无袖,衣长及臀。

衤旋子:打褶短裙,前后常用马面褶[4]。群腰两端缀有系带。长度及膝,常穿于袍服下作衬,也可穿于外层,以取古人“下裳”之意。

袴:宽裤腰,宅裤腿,裤长随穿着者需要而定。裤腰处缀有系带。

图8:内搭。来源:尊周承明手册

认为传统汉服过于繁琐不够日常又想穿汉服的汉子们可以从素色窄袖直裰开始尝试。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相似的款式,就持续关注我们将来的推文吧!

[1]小帽:又称“六合一统帽”,由六瓣组成,冒顶呈圆弧状,帽身较高。

[2]护领:缝缀在衣领部位,大多为白色,宽窄不一,用来保护领子于磨损和脏污。古时护领易于拆卸,经常更换。当代汉服护领大多作为传统特征保留。

[3]內摆:衣身两侧开衩处用额外的布料打褶拼接而成,既能够遮挡内层衣物保持庄重感,也可以撑起袍服的结构,使其更加挺拔稳重。

[4]马面:因形似古代城楼结构“马面”而得名。前后作马面状,有等腰梯形或正矩形两种。

参考资料:撷芳主人《大明衣冠图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