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汉社汉服鞋履款式

作者:中华汉服文化协会

【一】

中国汉社创始于西历1991年小雪11月23日,2005年在上海创办全国第一家汉服汉文化汉民族企业上海汉社公司,是当代中国汉服汉文化复兴的主要开创发起者,与汉服工艺非遗的传承者。

中华汉服文化协会创始于2011年1月28日,由国内外当代最顶级的汉服行业专家老师组成。由原中国服装集团总经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秉臣,中华汉服文化协会创始会长汉服王子陈朕冰,中国鞋博物馆馆长钟漫天,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所王亚荣及中华汉服文化协会专家组共同主编《国服大典》是中华文明复兴工程与汉民族文明复兴工程的主要项目之一。

为了宣传推广汉服文化知识,我们将不定期的推出系列汉服文化普及系列介绍。

如有需订制汉服与冠履配饰,也可直接联系中服华夏北京国际服饰设计中心,汉服之都国际服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汉社杭州汉社或北京汉社。

【二】

古代人穿鞋非常讲究,光鞋的名字就有履、舄、靴等,四光材质就有草编、绳织、木头、皮革等,断光样式就有圆头、方头、尖头等,不同朝代也有不同变化。绣花鞋比较流行。

关于历代朝代女子穿的鞋

唐代女鞋:高墙履,重台履,透空锦勒靴,线鞋,五朵草履子,百合草履子,高头草履,金薄重台履,平头小花履,云头锦履。

宋代女鞋:小头绫鞋,三寸金莲,翘头弓鞋,翘头金莲,高筒金莲,罗地绣花女鞋,布帛鞋

清代女鞋:旗鞋眠鞋、换脚鞋、尖口鞋、踏堂鞋、网子鞋、莲鞋、棉鞋、套鞋丧鞋、坤鞋、合脸鞋

关于历代鞋子种类

1、赤舄(chi xi )

古代各种鞋履中,以舄最为尊贵,一般是皇帝王妃、百官行礼时穿的鞋。舄制在战国废弃、汉代重新恢复。

2、鞋履

履是古代男女日常穿的鞋,广义的履,泛指用丝帛装饰的鞋,包括麻履、皮履、葛履、草履等,丝履十分珍贵。

3、云头履

一种高头鞋履,鞋头高高翘起,形状像翻滚的云朵,男女都可以穿着。

4、重台履

高底,头部上翘。始于南朝宋时,唐代妇女也喜好穿着。

5、蒲履

外形类似今天的皮鞋,多用于宫女,唐代妇女也喜欢穿蒲履。宋代以后多用于男子。

6、织成履

用彩丝、棕麻制作,开始于秦朝,在魏晋南北朝广为流行多用于贵族男女。

7、圆头履

东汉之前用于大夫,东汉以后用于妇女,表示女性顺从之意。南朝、宋代广为流行。

8、凤头履

起初用于宫女,后来在民间得到普及,清代多用金银片压模成凤头,点缀在鞋尖。

9、小头履

鞋头小而.上翘,盛行于晚唐,宋代之后,缠足盛行,所以穿此鞋的人也多了起来。

10、e杏叶

缠足妇女穿的一种高底女鞋,做成杏叶状,因此得名。盛行于明清时期。

11、绣花鞋

绣有花纹的鞋,唐代以后广为流行,以后历代沿袭。现在也是比较流行!

12、盆底鞋

满族妇女所穿,因为形状像花盆而闻名。

13、虎头鞋

多用于儿童,民间认为穿虎头鞋有辟邪作用!

【三】

足衣亦即袜履。赤足同样是失礼的行为,谢罪时常常“免冠跣足”。

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汉代,凡祭服穿舄、朝服穿履、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据《搜神记》载,男鞋方头,女鞋圆头。但后来男女往往通用。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中的贵妇人的鞋和出土的四双青丝鞋来看,女鞋的前头有两个昂起的小尖角。

《释名 释衣服》有云:“履,礼也,饰足所以为礼也。”《说文》云:“履,足所依也。” 履有许多异称,除了有地缘人群各自习惯称法的原因外,履制的不同当是主要的。《字书》说:“草曰屝,麻曰屦(jǜ),皮曰履,黄帝臣于则造。”《仪礼 士冠礼》云:“夏用葛,冬皮屦可也。” 《诗 魏风 葛屦》云:“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方言》又立一说:“丝作者谓之履,麻作者谓之屝。”

履还有单底、复底之分。

单底的鞋称履。履有三种:

一种是用皮革制成,也曰“鞜”。其深而大者,谓之“裒”;薄革的小履,谓之“鞮”;以柔皮制作、头尖者,谓之“靸”。一种用丝制成,曰“绵履”,云梦出土的秦简《法律答问》说:“以丝杂织履,履有文,乃为绵履。”

一种是用麻制成,也叫“不借”,所谓“不借者,小履也。以麻为之,其贱易得,人各自有,不须假借,因为名也。”也有以草为之者。

复底的鞋:“舃(xi4)”,乃履下有木底者,木底与履底大小相同,实心。“屐”则以木为之,或以帛为面,有的以漆画之,下有两木齿。

《续汉书·五行志》:“延熹中,京师长者皆著木屐。妇女初嫁,作漆画屐,五色采作丝。”

木屐虽然在南北朝时很盛行,男女皆可穿服,但在形制上却 有区别,尤其是男女之屐,更是大有不同。对此,《晋书·五行 志》载称: 初作屐者,妇人圆头,男人方头。圆者顺之义,所以别男 女也。至太康初,妇人屐乃头方与男无别。

屐只能在大多数非正式场合穿用,凡在重要场合,帝王官 吏,必须衣着官服自不待言,即使平民百姓访友、宴会时,也不能 穿木履,而是用履,否则会被人视为不恭不敬。如北朝的颜之推, 以治家讪子有方而名闻一时。他撰《颜氏家训》一书,引据古典, 并用辩证之法,述立身治家之法。他对当时社会上一些富家子弟 公然”无不驾长檐车,跟高齿屐”的放浪行径,颇为不满,大加 斥责,告诫家人后代以为训。

赤色与黑色的舃

舄履的用色的标准,应与裳同色,这是古礼的通制。

《周礼》〈屦人〉注:“凡屦、舄,各象其裳之色。《礼记士冠礼》曰:‘玄端黑屦;素积白屦;……爵弁纁屦……’”疏:“屦、舄与裳,俱在下体,其色同制,舄、屦与裳色同也。引〈士冠礼〉者验屦同裳色。” “赤舄者,象裳色故也。”《仪礼士冠礼》:“屦,夏用葛”注:“屦者顺裳色”疏:“礼之通例:衣与冠同,屦与裳同。”由是看出,我们的祖先非常懂得和谐之美。

韈(wā)

也作袜,以布帛作成,也有以皮革制作者。袜一般高尺余,上端有两带,以缚系于足胫。

秦汉时有进门脱鞋的习惯。在屋中,多穿袜行于席上,不仅平时燕居如此,上殿朝会亦然。着鞋上殿,以为殊荣,汉时唯萧何、梁冀、曹操等膺此殊礼。

汉服的足衣分为:舄、履、屦、屐、靴、鞋。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伊尹以草为履,以帛为屦。周人以麻为鞋。屐是木履之下有齿者,又称木屐。江南以桐木为底,用蒲为鞋,麻穿其鼻。《南粤笔记》记载:“枹木附水松根而生,香而韧,可作屐,曰枹香屐。潮人刳之为屐,轻便而软,是曰潮屐。”又说“粤中婢媵多着红皮屐,士大夫亦尚屐。沐浴乘凉时,散足著之,名曰‘散屐’。散屐以潮州所制拖皮为雅。草屦是黄帝之臣所做,即草鞋。靴来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复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我们尊重历史,就像后人也想看看我们现在真实的样貌。它是一个时代的声音,等待被尊重和拿起。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中国汉族集团与汉服汉文化汉民族的伟大复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