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衣着,唐朝的妇女对发型、妆容也很讲究,光是发髻就有“坠马髻、倭坠髻、花髻、鹦鹉髻”等十多中,发髻高耸,发饰繁多,琳琅满目。唐朝女子最喜红妆,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等等。化妆的程序跟现代彩妆也不承多让: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描斜红涂唇脂。其中的种红妆,只染红颧骨部位,形成两块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后来被日本学习了去,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日本艺伎妆。这也说明了大唐盛世时的包容、自由、平等和昌盛。

幼儿古装汉服胭脂妆,适合胭脂妆的古装汉服男

绛灵(化名)是复原小组的化妆师之。她最初的工作是医药销售,因为喜欢化妆和传统文化,她便专门去学习。但当时,没有人专门培训“汉服妆造”,即便模特身着汉服走秀场,脸上化的也是现代人的漂亮妆。绛灵从现代妆、影视妆做起,边接新娘跟妆、广告拍摄等工作,边了解各个朝代妆容特点,参考古画和陶俑,查资料确认胭脂颜色,慢慢自学,化“复原妆”。

幼儿古装汉服胭脂妆,适合胭脂妆的古装汉服男

随后,穿上“梅花”汉服的嘉宾们又画上“落梅妆”。“落梅妆”相传起源于南朝寿阳公主,说的是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其眉间,梅痕洗濯不去,宫女见其美,竞相模仿,传至民间,梅花妆因而盛行时。又传唐朝时上官婉儿为遮挡额间伤痕,用胭脂在疤痕上绘制红梅,时间引得众人模仿因此有了梅花妆。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幼儿古装汉服胭脂妆,适合胭脂妆的古装汉服男

其他面妆亦各有千秋,有面若桃花比酒晕妆颜色略淡的桃花妆,淡雅施朱、以粉罩之的飞霞妆,以浓重的胭脂施于两颊呈现酒晕之态的酒晕妆、清淡雅致的檀妆等。由杨贵妃所施行的啼妆,原为汉朝大将军梁冀的妇人所创,唐代啼妆先以白粉敷面,再将油膏涂抹于眼下,闪闪泛光的油膏犹如泪痕斑驳,呈现哭泣状,令人顿生怜悯。可见,唐代开放包容的世风下,服饰体系也是标新立异的。

“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画楼帘影挂斜阳,谁凝望,纨扇掩红妆”许多诗词歌赋中涉及到的“红妆”便是指涂了胭脂的妆容。古时胭脂还有种用法。种是在妆前先和铅粉调匀至檀红即粉红色,再抹至脸上,古时称之“檀晕妆;种则是铅粉之后再在两腮部位涂胭脂,这便是“人面桃花相映红”了;最后种是现在脸上涂层胭脂,再用铅粉轻轻罩层,俗称“飞霞妆”。

女孩在脸上涂染胭脂,常用的是在脸上涂层妆粉,然后把胭脂在手掌上涂匀,再染两边脸颊。唐人张泌《妆楼记》就记述了这种方法:“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胭脂晕掌中,施之两颊,唐代罗虬《比红儿》诗说:“薄粉轻朱取次施,大都端正亦相宜。”红妆多是用这样的方法操作出来的,这比远古的满脸涂满赤粉的带着几分朴野之气的妆容要精丽得多了。即使今天,女孩有时化妆还是喜欢用手涂脂粉,因为这样化妆显得自然,红色也好像是天然晕散的。

在这些红妆中的“飞霞妆”则先用胭脂抹颊再傅粉,这种方式在现代美妆中也有,但是最初的使用却比现在早了300年左右;还有“血晕妆”,它流行于唐长庆年间,以丹紫色涂染于眼眶上下。《唐语林·补遗》中记载“长庆中,京城妇人去眉,以丹紫四横约于目上下,谓之血晕妆。”估计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烟熏妆了。

活动以由光辉幼儿园小朋友带来的汉服舞蹈《胭脂妆》正式拉开帷幕,袭唯美的衣裳临风而飘,衣裳如花,人胜春雪,活脱脱就像个个从天而降的小仙女,说不尽的美丽清雅,出尘如仙。那仙气飘飘的舞姿迎来现场观众接连不断的掌声,让在场的居民啧啧称赞。活动当天,小朋友们还带来了系列以“童心向党”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祝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生辰快乐。

伴随着敷粉,女子往往还要施朱,即在脸颊上施定程度的红色妆品,使面色红润。这种妆品便是为人所熟知的胭脂。《中华古今注》曰:“燕脂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做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据史书记载,“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对妇女面部化妆的重要。

说起汉朝女子的妆容特色,那就不得不提到“红妆”了,“红妆”词的出现便是在汉代。不过那时候的“红妆”还有个它本身的名字,那就是“慵来妆”。也就是说这类妆容画在脸上,会给人种看起来很慵懒的感觉。虽说是“慵懒”,但是画法上可丝毫不懒哦。这样的红妆不仅需要擦粉,还要施粉黛,也就是会使用胭脂。所以,慵来妆的画法可是十分讲究的哦,大家不要被它的名字误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