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常说,若比喻一个女子倾国倾城,莫过于拜倒在其石榴裙下。石榴和裙子的形象从小就莫名其妙被捆绑,而且和女人有关。若有联系,第一感想便是石榴啊,养颜啊美容啊,最主要是解饿——一到晚上脑子里首先闪现了这个。

我们常说,若比喻一个女子倾国倾城,莫过于拜倒在其石榴裙下。石榴和裙子的形象从小就莫名其妙被捆绑,而且和女人有关。若有联系,第一感想便是石榴啊,养颜啊美容啊,最主要是解饿——一到晚上脑子里首先闪现了这个。

一句石榴裙不仅代表女子的气质非凡,而在于古人对正色的喜爱早就体现出来了,孔子曾说“红紫不以为亵服”,即不能用正红色或者正紫色的布做家居时的便服。《诗经·七月》中“我朱孔扬,为公子裳”突显了红色的高贵,以证明当时染红的朱砂取得不易。后世红色染料则多为植物染料,孔子所说的红,其实指的便是正红朱色,也是最接近石榴的颜色。为什么说这种颜色尊贵?有小部分原因则是染色难度之大,用料之费。石榴可用来染色,但古代还是普遍以茹藘,即茜草染材而成红,由深至浅,大致有朱、赤、韎、璊四种层次。茜草一入为最浅的红,叫韎;再入为璊,为稍深的红;继续染色为赤,近红;反复染色才为朱,耀眼、尊贵的红,即我们所认为饱和度极高的正红。

再说到石榴裙的“石榴”二字。据传张骞出使西域,才带回石榴,因物以稀为贵,难以买到,价格也是出奇,《洛阳伽蓝记》中即有“白马甜榴,一实值牛”之说。以石榴一名来称呼裙子,则显示了一条裙子的魅力。虽说石榴裙以其他如茜草等植入染色,但当时能拥有石榴裙的也大多是家庭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女子,后来直到女子人手一条,也足以见得其流行。

既然石榴裙和石榴并无相关,那为什么叫石榴裙?前面讲到了红色的来源和石榴一词的“贵气”。而唐代的女子,就喜欢穿这种颜色的裙子,其色如石榴之红,故称为石榴裙。再后来石榴裙三字在文人墨客笔下也逐渐成为了女子的代名词,现代人都知道,穿上正红衣服,肤色显白,气色显好,而在遥远的唐代,颜色未必如现在工业染色之纯,却也因穿上了石榴裙,而显得明艳动人。梅花香满石榴裙。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写的是花,明明是美人。这一句句诗文中的石榴裙,让人想起唐诗宋词里的灯火阑珊,想起不同节庆的繁华闹市,想起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读起来,竟是满口香甜。

长裙与女子,也成了古文化中一抹不可缩写的倩影。而月凉如水的夜里,也会想起这样平淡的句子,自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做羹汤。若说男子为女子肯拜倒其石榴裙下,是一种折服,而女子愿为男子抛下荣华,甘当洗衣厨娘,那便是另一种由心而发的境界与生活了。总归,无论怎样的选择,都有每个女人、自己动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