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又称华夏族,《春秋左传正义》曰:“夏,大也。中国(指中原)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这“服章之美”,指的就是汉服。

汉服是我国独立性较强的民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与其他民族服饰相比,汉服具有质的不同,因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庞大的服饰体系,对汉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汉服的基本裁剪大致如下:

01. 左衣身

02. 右衣身

03. 袖:衣袖。汉服接袖处是布的边界,与现在西服在肩膀处接袖不同。

04. 袂:指袖口与袖根之间的部分。

05. 衽:指衣服的胸前部分。

06. 襟:指衣服的胸前部分的边缘。

07. 袪:指袖口。汉服有些款式袖口较衣袖窄,称为“收袪”。

08. 袼:指袖根。

09. 系带:用来固定衣服。

10. 中缝:古代布幅较窄,会在背部正中接缝,称为中缝。

11. 护领:见于明制汉服,于衣领外再加一重,较衣领短,以素色布制成。

其中汉服最大的特点是交领右衽,就是指衣襟向右掩,在他人看来前襟呈“y”型。而一些少数民族有左祍的习惯,与汉族不同。

汉服的日常穿着由小衣(内衣)、中衣、外衣三层构成。小衣包括汗衣(汗衫)、犊鼻裈(意为短裤)。中衣包括中单、曲领等。如图——

大衣即外衣,如深衣、圆领袍、襦裙,还可搭配半臂、褙子等。此外还有各种配饰。

汉服形制有上衣下裳(上面短衣下面长裙)、上下连裳(整套大衣)、上衣下裤等。上衣下裳是最基本的式样,男女通用。汉语至今仍用“衣裳”来称呼服饰。

其中襦裙是最为基本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款式,在周代已有襦裙的明确记载。分为上身的“襦”和下身的“裙”。后世又多加改进和发展,以裙腰高低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三种。按领子式样又可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对襟襦裙)。

齐腰襦裙,顾名思义,裙子系在腰间。从周朝至明朝都有穿着,可谓经典流行款——

交领襦裙,就是领子交叠在一起的款式——

直领襦裙,又称对襟襦裙,下图两个妹子的上衣,里有内衬,衣领没有交叠——

上衣下裳式其中的男子服饰就没有女式花样繁多、色彩绚丽,且大多只有贵族男子,甚至只有皇帝一个才能穿着,比如玄端(周代至汉代)或衮服(周代至明代)。因此对于日常生活没有太多参考性。

上下连缀式又称深衣制,代表款式有直裾、曲裾。曲裾要在裙摆那里绕一圈,而直裾是不绕的。下图便是男女两款的直裾,注意下摆没有缠绕——

而曲裾根据缠绕数目又可分为单绕曲裾、双绕曲裾和多绕曲裾。裙摆绕一圈称单绕,绕两圈称双绕,最多三绕——

除这些款式之外,还可以搭配各种外套,比如褙子,适合秋冬穿。比如下图就可以看出,这个姑娘是上白下棕的齐腰襦裙搭配米色秋叶图案的褙子——

半臂,就是下图带短袖子的小上衣,适合夏天穿——

上下通裁式以男式居多,有襕衫、圆领袍、道袍。

而女式有袄裙,明朝最为流行。站着是这样——

坐着是这样——

可端庄可俏皮~

以上所有款式(除了玄端和冕服),无论王宫贵族还是平头百姓皆可穿着。

与常服区别的就是礼服。皇室的典礼繁多且复杂,无论祭祖、祭天、打仗或是各个节日都要穿不同色彩与款式的服饰进行仪式,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过于华而不实,没有 通用性。对于我们今人了解汉服也显得过于繁杂,缺少参考。因此来选择婚礼这一最有代表性的仪式来说一说汉服款式的转变。

婚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成人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现代人复原传统汉族婚礼,大致将其归纳为:先秦两汉沿用的周制婚礼、魏晋唐沿用的唐制婚礼,和宋明时期统一制式的明制婚礼。

周代时,婚礼称作“昏礼”,取意“黄昏举礼”。周制婚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

就风格而言,周制婚服最为典雅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