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近年来都可在大街小巷看到很多喜爱汉服的同袍爱好者们,这让那些喜欢汉服又不敢外穿出去的人因怕受到别人异样目光的人受到了极大鼓舞,渐渐的,穿的人与看穿汉服的都没有什么偏见了,自然是一种乐事。

谈及汉服,我们不能狭义的以所着装的衣物为其囊括包含的内容,事实上,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即头饰)、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

对于现今的人们通过查阅文献,电视节目播放的纪录片,新闻中报道的考古出土的文物,流传至今的古字画与古籍资料等方式都可以了窥见到先人们对美的欣赏与巧夺天工的制衣水平。

下面我想就当下较流行的几种时期的汉服浅谈汉服形制与考究,如有不足及错误之处,还请朋友们指正。

一、秦汉时期

西汉曲裾素纱襌衣 出土自马王堆一号墓,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辛追之随葬品

曲裾(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曲裾是汉服的一种形制,续衽绕襟,是汉服深衣的一种,秦汉时期常见服饰。古代深衣之裳计有十二幅,皆宽头在下,狭头在上,通称为衽,接续其衽而钩其旁边者为“曲裾”。此外,普通的短曲裾不是在膝前交叉,而是绕到背后;续衽并不是一定很长,有的只绕一圈,有的则层层缠绕。具体的造型千变万化其主要取决于续衽那的布料的形状,长短和大小。

冠帽在当时被称为“头衣”,上层男子戴冠、冕、弁(biàn),《后汉书·舆服志》对当时的冠冕有详细记载,如通天冠(皇帝专用礼冠)、冕冠(皇帝、公卿祭服)、远游冠(太子及诸王所服)、长冠和皮弁冠(一般官员所服)、进贤冠(文吏、儒士所服)等等。而下层男子只能戴巾或帻,用来束发。

要说当时最华贵的衣服,不得不提帝王和大臣所穿的冕服,即上衣。皇帝的冕服为“衣裳玄上纁(xūn)下”,图案为十二章纹,皇后及王后的礼服是上下衣相连的一种衣服式样,往往是深青带红色的衣裳,头带步摇。(步摇,取其行动则步摇为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耀辉,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

秦汉时期的普通外衣有襟无领,内衣才有领。一般的常服分为两大类:一是长袍类,有袍服,著于上身者称“衣”,著于下身者称“裳”,二者缝制在一起称深衣,男女均可穿着。禅衣是单层的长衣,为一般富人及贵族的常服。短衣类有襦和袭,都是短外衣,襦是一种及于膝上的棉夹衣,袭是没有棉絮的短夹衣。衫是短内衣,是无袖的单内衣。下衣统称为“裳”,有裈、袴、裙、蔽膝等几种。

秦汉时期的鞋子种类很多,单底鞋称履,一种为革制,一种为麻制。富人穿革,穷人穿麻。复底鞋有屐,是木制的鞋,日本的木屐与此相似。靴有长筒与短筒的区别,适宜骑马。

二、魏晋南北朝

魏晋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传统服饰的技能性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在美学风格上追求“仙风道骨”的飘逸和脱俗。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因此姿容飘逸的魏晋风度也反映到了汉服上,这一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衫,上自王工名士,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而此时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腰用帛带系扎,款式多为上俭下丰,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

到南北朝时期,裤褶便在汉族地区流行起来,裤褶实际上是一种上衣下裤的服饰,即上身穿大袖衣,下身穿肥腿裤,为了行动方便,人们用1米左右的锦带将裤腿缚住,称为“缚裤”。后来衣袖和裤口愈加宽大,时称“广袖褶衣”、“大口裤”。

男子着裤褶

女子着裤褶

漆纱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富有特色的冠式,因使用黑漆细纱制成而得名,冠的特点是平顶,似“圆形”套子,两边有耳垂下;戴时必须罩于冠帻之外,才成为帽子,下用丝带系缚,男子女子都可佩戴。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之一

魏晋时期女子流行使用假发梳妆发髻,使用假发是为了增加发髻的高度以此追求达到妩媚的风姿。有的在头顶梳十字形发髻,余发下垂,称为“十字髻”;有的将头发反复盘恒,然后做髻,称为“盘恒髻”;还有将头发梳成凌空摇摆的发环,称为“飞天髻”。她们常常在发髻上装饰鲜花、簪子等来增添魅力。千年汉服成“时尚”,扬州85后姑娘传汉服技艺

汉服服饰 汉服制作 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汉服文化正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复苏。穿戴的人多了,就有了一个“汉服圈”,而扬州“汉服圈”里很多人穿戴的汉服都出自一位85后姑娘之手,她叫刘琪。现今,汉服制作技艺也成为扬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从小热爱

三、唐朝时期

唐装是中国的一种服饰,指唐制汉服,为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代表有齐胸衫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

唐装中的妇女上衣种类一般分为襦,袄,衫三种。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唐代妇女服装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窄袖衫襦、长裙;胡服;女着男装。妇女衣胡服、着男装,更是盛唐的一大特点。

唐代男子服饰在吸收胡服式样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一改汉魏时期宽衣博带的风格,常服服饰主要为幞头、圆领袍衫、革带和长靿(yào)靴。

以幞(fú)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

韩熙载夜宴图

唐妆浓艳,腮红很重,嘴型很小,眉毛短粗而多!浓艳的红妆在当时广为盛行。

唐代女子以雍容华贵,健康自然为美!唐代的妆容有花钿妆,黛眉妆,花黄妆,面靥妆,铅粉妆。唐代崇尚樱桃小口一点点,风靡的樱桃形和花朵形。我们在涂的时候先用白色打底覆盖原来的唇色,再用口红在嘴唇正中画出唇形!如图为唐代妇女化妆顺序。

四、宋朝时期

宋朝在审美方面偏向于简约,作为现代人看宋朝的审美都会觉得高洁!宋制汉服很好地体现了宋朝的审美。宋制汉服有继承唐朝的圆领袍等,有自己开创了一个穿衣模式,如抹胸上面加上褙子。宋制汉服符合汉服的基本形制,如交领右衽、中缝、绳系和平面裁剪等!

褙子:作为宋代时期尤为重要流行的服饰,穿着简单,结构合身。直领对襟为主,侧下开衩,长度过膝,腰间用勒帛系束。在搭配方面,褙子通常内搭抹胸,在夏季穿着尤为舒适。由于在民间褙子作为大众所穿,袖子为窄袖,穿起来更加的方便,贴近于生活。

宋代的裙子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的形式,共同的形式是褶裥很多。裙子上的纹饰丰富多彩,有彩绘,有染缬(xié),有作销金刺绣的,有缀珍珠的等等。

幞(fú)头在宋代非常流行,这时的幞头内衬木骨、外罩漆纱,平整美观。幞头脚的形式以直脚居多,即两脚平直向外伸展的造型。此外也有交脚幞头和朝天脚幞头,交脚是两脚翘起于帽后相互交叉的幞头;朝天脚是两脚在帽后两旁直接翘起而相交的幞头。

宋代的贵族女子冠饰,在沿袭前世高冠、花冠基础之上,冠的形状愈加高大,装饰也愈加丰富:金银珠翠、彩色花饰、玳瑁梳子等。

宋 “珍珠妆”

五、明朝时期

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六瓣、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看起来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本来是仆役所戴的,但是因为戴起来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来。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

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长裙,腰上系着绸带,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明式服装的另一个特色是襟上佩戴饰物,并且十分醒目。都是些金、珠、玉等材料做成的各种 饰物。其中垂挂在胸前的叫”坠领”;系在前襟的叫”七事”;走起路来有响声的叫”禁步”,这些佩饰统称叫”杂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