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服热”近些年越来越火,从“开笔礼”“成人礼”乃至“汉式婚礼”,千年之前的“古风”开始吹过21世纪。在近日播出的某娱乐节目中,知名主持人周立波吐槽进行汉服展示的选手“像洗浴中心的”,引起网络热议。网友们有的力挺、有的拍砖,更有学者质疑“…

“汉服热”近些年越来越火,从“开笔礼”“

None

“汉服热”伴随着“国学热”兴起已有许多年,而今似乎愈演愈盛。国内不少地方都成立了“汉服社”,高校接二连三出现“汉服女神”,小学流行“开笔礼”,大学则流行“及

这股热潮不仅席卷了中国,还涌到了海外,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也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在异域吹起“中国风”。

在刚过去不久的端午节,新加坡汉文化协会广邀公众一起庆祝节日。除了备齐好吃的好喝的,他们还来了一场“汉服秀”。工程经理王伟琳表示,他是因为对汉服感到好奇才来参加这个活动。他说:“这次的经历非常有趣,如果情况允许,我以后也会穿汉服庆祝传统节日。”另一名参与者邱苏仁则称在参加活动前还错把汉服看成韩服,之后对中华传统服饰和传统佳节都有了更多的了解。该会主席卓育兴说:“多数人都认为平时穿汉服有些不合适,但汉服其实是华人很有代表性的服装。汉文化协会鼓励人们在华族传统节日时穿汉服庆祝,是希望公众能了解,汉服其实距离现代生活并不遥远,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也有海外华人希望通过穿汉服寻回中华传统礼仪。最近马来西亚中华小学就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华夏文化入学仪式。23名一年级新生穿着汉服进行沃泴、拜师、行鞠躬、开笔、行谢和“指聪点明礼”仪式。参与者之一的江志发表示,汉服运动不强求低年级生熟读经书,而是教育孩子在生活中体现中华礼仪,包括鞠躬、拱手、对长辈行礼等,而不只是会西方礼仪中的握手和拥抱。

海外华人也积极来到中国学习传统文化。2015年6月,新加坡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营员们来到百年名校上海复旦大学,和复旦中外学生交流协会、燕曦汉服协会交流座谈,了解汉服与汉族的文化。营员们不仅聆听了汉服的故事,兴致勃勃地试穿了几种传统的服饰,还学着古人的样子学了作揖礼。

除了有组织的活动,不少海外华人也会自发穿起汉服,演绎古典中国风。近日,一群来自中国的剑桥学子们身着中式传统服装,以剑桥大学为背景拍摄的一组美图,在英国民众、大学生和留学生的网络和社交平台上广泛流传,让许多国际友人惊叹中华之美。

甚至连老外也成了“汉服粉”。来自美国生活在成都的小伙Tyler从三年前开始为自己定制汉服,如今已有十余套,他每天都会穿汉服。Tyler自称对汉服的推崇是“for heart”:“有些西方人,也会喜欢汉服,跟他们曾经喜欢唐装一样,是喜欢一种异国的服饰打扮,而我是基于对中国古典文化的迷恋。”

None

对于汉服火遍海内外的状况,有人力挺,认为汉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对中华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有的人则持质疑态度,称“汉服热”不过是“商业作秀”,并未真正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

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委书记钱建民提到了“文化自信”。他说:“去年我去欧洲访问,但凡接见我的官员都说我穿的汉服好看,如果我们都带头穿汉服,民族自豪感就出来了。”钱建民还表示,文化自信不妨要从身着汉服做起。老百姓喜欢穿汉服了,文化自信就体现出来了。“汉服不仅仅是服装,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同在会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积极响应。“这几年陆续有人来订做汉服。喜欢灵便的就选丝绸、全棉的料子,喜欢挺括的就选麻料。”在徐爱华看来,汉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当前,我们正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扬中国梦。汉服浓缩了民族文化要素,身着汉服,就是一种流动的宣扬。”

然而清华大学教授、学者肖鹰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以“很商业、很功利”来形容“汉服热”,并认为其不过是能够带来商机的“做秀”。肖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重神轻形”,“汉服热”则是“崇形弃神”。从这个角度出发,延续传统需要的是诚意而不只是汉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要做的是发掘精神内核,而不是形式复古。否则‘复兴汉服’,复兴的只是被历史淘汰的文化鬼魅”。

更有人指出,许多所谓的“汉服”并不“正宗”,譬如在江苏某高校研究生毕业典礼现场,人们所着汉服“衣服很不正规,里面那不是中衣是衬衣”等等,更有人质疑一部分汉服演出纯属商业做秀。喜欢汉服的人逐渐增加,但汉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却似乎没能成正比的“流行”起来。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成复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则表示,穿汉服、学汉礼之类的活动可以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但不应该形成一种不良风气,把这些行为看成是一种时髦的艺术行为。”

None

有关汉服的争论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传统文化未来的传承与发展,出路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应该完全遵循古制,还是结合时代发展为其注入新的内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实例。

2014年在北京举行的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与会嘉宾的服装让世界为之惊艳。立领对襟、真丝面料、海水江崖纹、盘扣……从款式、面料到设计,各方面均运用了中国传统元素,却以现代的形式和技术手段呈现出来。“一看就是中国的,但我们不停留在传统,而是体现了传承基础上的创新。”负责此次设计的刘元风说。

而许多华人设计师更是成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生力军。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优势,使他们将敏锐的触角伸向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国画、京剧、瓷器、刺绣、丝绸、花朵、龙凤……一个个中国元素都成了灵感来源,独具民族特色的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巧妙糅合,形成了风格独具的东方时尚。

旅美华人设计师谭燕玉对中国元素情有独钟。从热情的中国红、国画的写意留白、敦煌的壁画,到建筑瑰宝故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给予了她无尽的设计灵感。她将众多中国传统因子融入其时装设计理念中,实现了东方与西方的交融,古典与现代的辉映。在2015年纽约春装展上,她把游故宫时获得的灵感运用在了服装设计中,令人耳目一新。

马来西亚华裔鞋类设计师周仰杰,则因为一系列以梅花为主题设计的鞋子,在英国时装鞋设计界名声大振。他设计的鞋子甚至受到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的青睐,她在奥巴马就职典礼里上穿的鞋子,便是出自周仰杰之手。

如今的中华传统文化,不应是拘泥于“活在过去”的刻板的形式,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融入到当今一些现代的文化载体中,才是未来应当探索的道路。

None

不少人认为,“汉服就是汉朝的服饰”,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汉服实际上是汉族的传统服饰,特点是“交领、右衽、无扣”。“交领”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即左襟压在右襟外面,看起来衣领开口朝右。“无扣”即不用扣子或把扣子隐藏起来,以系带为主。

汉服始于黄帝,他“垂衣裳而天下治”,以“衣”在上象征天,以“裳(裙)”在下象征地,所以“衣裳”就是乾坤。黄帝定下衣冠制度,示天下以礼。从那以后,汉服便一直延续下来。

除了外穿的衣服,头上的帽子、脚下的鞋子也是汉服的一部分。简单说,必备的有首服(冠或簪钗),然后有足衣(布鞋、绣花鞋、靴、木屐等),腰间可坠玉。衣服则首先是亵衣、亵裤(相当于现在的内衣内裤)、中衣、中裤、中裙(类似于衬衣)。再外层就是袍子、袄子或单衣了。以唐代为例,男子首先穿贴身衣,汗衫、袜,头上束发,接着穿中层衣,裤子、半臂(或长袖,或加袄子),头上戴巾子,然后穿外衣,襕袍衫或者缺胯衫、靴子,头上再裹上幞头,最后束革带,并视身份场合不同佩戴若干佩件,比如玉佩、金龟等。

汉服唯一不变的是礼服,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