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社会背景

在隋唐建立之前,贵族政治是当时中国的主要基调﹐贵族对于权力的垄断要追溯到汉朝。汉武帝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政府需要懂得并且认可这门新学问的人来协助治理国家﹐官员的选拔一般采用察举制:地方长官考察和选取人才﹐然后向上推荐。这种察举往往只看门第出身﹐因此早期选拔的官员大多是通晓儒家经典的人﹐而他们对这种儒家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往往只通过家传﹐这便是最早的贵族。这些由少数身份显赫的人掌握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往往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托﹐采取世袭制。权力始终在贵族体系内流转﹐普通人是没有上升通道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政治越演越烈﹐会出现割据和分裂﹐就是因为贵族把持着地方政权。贵族们“父 传子、子传孙”的世袭体系﹐让他们在地方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庞大网络﹐最终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

唐代之所以兴盛﹐与贵族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转变密不可分。由于地方贵族对权力的垄断﹐隋文帝杨坚在掌权以后﹐想彻底斩断地方的权力网络﹐ 逐渐改变了用人的标准﹐开始推行科举制。科举制出题的标准和阅卷的权力都在中央﹐相当于把地方察举官员的权力上收﹐也变相把地方贵族的权力网络切断了。

在隋朝灭亡以后﹐唐朝继承并且发展了这种科举制﹐并把它作为选拔官员的一种主流制度。在中央层面﹐专业化的官僚阶层通过科举制建立了起来﹐ 官僚政治代表了一种更理性、更有规则的组织形式﹐是由经过任命产生的官员组成的机构来治理国家﹐不仅提高了官员的行政水平﹐也为普通人开辟了一条新的上升通道﹐稳定了社会各个阶层﹐唐朝也借此完成了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换﹐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动资源、 统一开展行动﹐慢慢走向了强盛。

男子服装

唐代男子服饰中﹐袍衫是最典型的穿着。

依据《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唐代从帝王至士庶﹐常服均可用袍﹐以颜色、图案、质 料等来区别等级。唐代的袍有夹里与夹绵两种﹐其形制为圆领、对襟与盘领、直襟两类形貌。所谓圆领、对襟是以鲜卑小袖袍为基础形貌﹐袖口及衣襟镶、绲宽边﹐或不做镶、绲边亦可。汉、唐男子均 着袍﹐但承袭的服装系统却不同﹐汉代袍衫与周秦 时代中原人士所采用的服饰制度一脉相承﹐唐代袍 衫则与北齐、北周等具有胡服因素的系统有较明显 的关联。汉代男子平时所服襜褕(直裾袍衫)为交 领﹐唐代男子袍衫衣领多为圆领或翻领﹐这种情形 可由唐代墓葬出土的大量陶俑穿着得到验证。其次﹐ 汉唐袍衫的袖型也有差异﹐汉代男子袍衫衣袖宽大﹐ 袖端有收敛的袪口﹐隋唐的袍衫则没有。

图|着袍衫的门吏形象(图片来源:《中国出土壁画全集》)

图《着袍衫的门吏形象》为陕西礼泉县烟霞镇陵光村韦贵妃墓出土的壁画局部﹐图中是一位门吏形象的男子﹐上身着圆领襦衫﹐外面套有交衽阔袖的长衫﹐袖边及衣领处饰有紫色锦边。

唐代官服也采用袍制﹐承袭了过去深衣的传统形式﹐领座、袖口、衣 裾缘边加贴边﹐《旧唐书》卷四十九:“谒者台大夫以下﹐高山冠。并绛纱 单衣﹐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白练裙、襦﹐绛蔽膝”。其中“皂 领、褾、襈、裾”说的是内单的衣领、袖口、下摆以皂缘边。官吏燕居多着衫﹐领口圆形﹐衣袖分直袖式与宽袖式﹐便于活动。宽袖大裾可表现潇洒的气质。

《新唐书·车服志》:“中书令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三代 之制有深衣。请加襕、袖、褾、襈为士人上服’”。马周这番陈述主要由于袍衫源自胡服﹐全面恢复古制不太现实﹐为了符合古代深衣的形制﹐便建议在袍衫上加襕(袍下横襕﹐与袍服颜色一致)、褾(衣袖上的缘边﹐通常 与袍服颜色不同)、襈(衣襟侧边上的缘边﹐通常与袍服颜色不同)。《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晋公宇文护始命袍加下襕”。袍衫融合了古代深衣的元素﹐降低了袍衫的胡服因素﹐且区分了胡、汉与官、民。由此可见﹐缘饰 还是汉族正统服装的代表元素之一。

图|交领宽袖长袍文官俑及细节图(图片来源:《唐节愍太子墓发掘极报》)

图|出土文官俑(图片来源:《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交领宽袖长袍文官俑及细节》图与《出土文官俑》图均为交领﹐其中《交领宽袖长袍文官俑及细节》图中宽袖长袍文官俑的袖边和袍下摆的缘边非常有特色﹐类似今天荷叶边的设计。出土的彩绘文官陶俑都 属于宽袖袍衫﹐领、袖均有与服色 不同的宽缘边﹐其中缘边还有图案装饰﹐非常引人注目。受到胡服影 响﹐唐代文官俑与三彩贴金文官俑前襟部分有假裲的运用﹐并沿缘边处进行镶边处理。

图|唐代文官俑(图片来源:美国亚洲协会博物馆藏)

图|陕西礼泉郑仁泰墓出土人俑(图片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图《陕西礼泉郑仁泰墓出土人俑》为1972年陕西省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此俑头戴进德冠﹐上身穿红色阔袖短袍﹐领、袖与下襟均饰织锦花边﹐外罩裆﹐下着白色裳﹐足蹬 黑色如意云头履。

传统袖式宽大的汉服不利于游牧生活﹐也无法抵御北方的寒冷﹐于是北朝窄袖合体的袍衫继续沿用﹐且经过民族融合﹐结合胡汉服装产生一种新的服饰﹐且不分阶级可以通用﹐其特征是圆领或翻领﹐袖窄而无过多缘饰 装饰。

圆领

图|段简墓壁画局部及衣领线描图 (图片来源:陕西昭陵博物馆藏,笔者绘制)

图|戴令言墓出土人俑及衣领线描图 (图片来源:《中国古代雕塑述要》,笔者绘制)

段简墓壁画局部及衣领线描图和戴令言墓出土人俑及衣领线描图是唐代段简墓壁画局部和开元二年戴令言墓出土人俑﹐两者都是圆领造型﹐前者是小浅领造型﹐后者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小立领造型。

翻领

隋唐时期的服装领型受到胡服的影响﹐除交领、圆领之外﹐还有翻领﹐有单翻领和对翻领。领口等部位加施镶拼绫锦或金彩纹绘及刺绣工 艺﹐效果华美富丽。

图|着翻领窄袖袍陶俑形象及衣领闭合状态线描图(图片来源:《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笔者绘制)

图|胡服的单盘领及闭合状态线描图 (图片来源:《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笔者绘制)

阅读海量服饰文化资源

想了解更多华服知识